天衡论著

TENET TREATISE

天衡人文 | 历史的味道

2023-06-03 16:38:00

\
 

历史的味道

 

 

 

无论到哪,吃到嘴里的味道,才是这个地方真正的味道。对此我深信不疑,毕竟是我用舌尖一点一点品出来的。

 

01

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到武汉出差,当地人早餐吃着热干面,湖北人的火辣性格,凸显在这碗面中。火辣辣的面,快餐盒装着,不用配汤,公交上,的士里,上班族三下五除二,几口咽下,看他们吃着,我嗓子发干,立刻想到福州的早餐,要么锅边配上油条或海蛎饼,要么拌面配上扁食烫。与武汉早餐相较,福州早餐可谓温润,难怪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打响。

 

 

02

\
 

近期,意公子豪论福州,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眼前缓缓打开,她说着说着,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泪水就要夺眶而出。在历史面前,我不大喜欢宏大,一宏大就容易离开具体,就会变得越来越抽象,就容易概念化符号化,历史就容易远离了其本来面目,而成为今人表达自己的舞台。为此,我更喜欢历史的细枝末节,比如,谈及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兴办船政的这段历史,许多人关注的是船政伟业,我更关注这位湖南人在福州的饮食起居。

 

 

03

\
 

1866年的夏天,左宗棠携胡雪岩,在福州东郊沿海港口和海湾,为兴办船政选址,奔波劳碌。福州夏季炎热,本地人怕上火,饮食多以清淡为主,尤不食辣,而作为湘人的左宗棠,食辣应是其饮食习惯,湘菜就是以香辣著称于世,我怀着一丝好奇问:在榕期间,左宗棠还吃辣吗?他吃辣会上火吗?他喜欢吃福州菜吗?历史文献中有留下他对福州菜的评价吗?如果这些过往能一一拨开,历史就会有趣许多,我们也能见到历史中活生生的左公。前些年,在福州三坊七巷内,有人借左公之名,开了一家高大上的湘菜馆,名为“左公宴”,今安在?

 

 

\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福州为官任决曹,负责社会治安和案件审理。他上马就任之际,正是他情场失意之时,他失去了爱妻唐婉。陆游来到福州时,荔枝正红,鲜美甘甜的荔枝立刻抚慰了他受伤的心,也让他心情大好起来。心情好了,胃口自然就好,他开启福州美好“食光”。他在家里教当地人做“ 艾香肉粽”,这种粽用艾叶浸米,五花肉裹在其间,吃来肉味独特,软糯可口。

 

陆游离开福州后,该肉粽的制作工艺被在陆家当差的泉州人带回泉州,代代相传,如今演变成闻名海内外的泉州小吃。许多人对陆游的认识停留在爱国诗人层面,尤其对他那首《示儿》印象深刻——“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了解了陆游在福州的这段历史,你不禁会感慨道:“原来他也是好吃之徒!”陆游离开福州32年后,辛弃疾来到福州任市长,这位“沙场秋点兵”的爱国志士,见到闽山闽水,一下温柔起来。他站在福州西湖畔,写下《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其中道:“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韵味悠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也。

 

汉语里有一个词描述人的心性特点,与饮食有关,即吃相。苏东坡自制东坡肉,酿酒蜜酒黄酒冬酒,一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形象活脱而出,只有他才配得上“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性。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谁能离开“食色性也”?在吃的细枝末节里,方能看见永恒不变的人性,由吃展开历史,才是有味道的历史。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好吃好玩的福州韵味无穷,也才能用自己的烟火气托起意公子描绘的宏大。

 

我在三坊七巷里

寻找人间四月天

 

白墙灰檐巷子长

在等一把油纸伞

和那位丁香姑娘

 

林觉民从这走出

怀揣妻子的思念

长眠于黄花岗

 

林徽因从这走出

带着父亲的期待

与徐志摩相遇

 

谢婉莹从这走出

点亮一盏小桔灯

脚下不再黑暗

 

满怀希望的四月

处处有爱和浪漫

正为热血而准备

无论哪一个时代

 

不管岁月如何流逝

巷子深处的鼎边糊

依旧那样热气腾腾

 

绿叶鲜花雨滴

鸟鸣青苔阳光

聚成四月的河流

在我身体里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