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2 11:56:00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管理办法》是否会对公众已十分依赖的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网络支付方式造成负面影响,使其失去快捷、便利的突出优势?对此,我们可以从消费者最关注的三个问题进行解读。
小明想在网上买个6000元的手机,还让不让买了?
消费者仍然能够在网上购买超过5000元的商品,《管理办法》并未硬性限制消费者的大额网上支付。
首先要明确的是,单日累计金额不超过5000元的限制是有前提条件的——未使用高安全级别的验证方式。当“支付机构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日累计限额由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日累计金额就可不限于5000元。在网络支付时,只要使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加上静态密码就可以使用支付账户余额购买6000元的手机了。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单日累计金额的限制仅针对支付账户余额,对于通过支付账户进行网银支付或快捷支付,就不受《管理办法》的约束了。
最后,消费者对于以支付限额区分验证方式的安全级别无需着急质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附随提供的条款释义,相关条款并非创新,是参照了人民银行针对商业银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相关监管要求。事实上,网银支付的日累计金额早已以使用数字证书、网银盾等高安全级别的验证方式为单日累计限额得以超过5000元的依据。
跨行转账“免费福利”会被取消吗?
《管理办法》并未完全阻塞通过支付机构实现免费跨行转账的途径。支付账户与银行借记账户之间需要为支付账户客户本人同名,但支付账户之间的互转仍然可以实现,并且是即时的。也就是说,若规定出台,通过支付机构实现免费跨行转账需增加一个步骤,就是先由支付账户向对方支付账户转账,再由对方从自己的支付账户向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转账。
以后发微信红包,必须开户,需要多个机构为本人做身份验证?
《办法》指出,支付机构给个人开户,需要个人到支付机构或支付机构的委托合作机构,以面对面方式完成身份核实。对于没有当面核实的,则需要相应的证明文件进行交叉验证。如果是消费类账户,需要三个机构为用户做身份验证。如果是具备理财、转账功能的综合账户,则需要五个机构来验证。有网友指出,那以后想发微信红包,是不是还要去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各种证明,证明“我是我”以后,才能发红包了?
当发微信红包是通过使用银行账户付款的交易(包括“商业银行网关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等模式)时,无须验证;当发微信红包是使用支付账户余额的付款功能时,需要办理验证,但根据央行相关人士解释,只要客户授权同意查询,支付机构和合作机构通过系统查验即可,不需本人四处奔走开具证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