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 10:56:00
【前言】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作为底层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运用,对外委托网站、APP软件、OA系统开发几乎是各个企业的必然选项。因软件开发业务的增多,涉及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的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所涉及的合同内容和技术项目日趋复杂多样。笔者利用alpha数据库,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的案件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对实践中企业签订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时予以借鉴。
一、【大数据报告数据来源】
时间:2018年12月16日之前
案例来源:Alpha案例库
案由: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
检索条件:
文书类型:判决
案件数量:671件
数据采集时间:2018年12月16日
二、【检索结果可视化】
本次检索获取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2018年12月16日前共671篇裁判文书。
(一)整体情况分析
上图显示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例数量自2009年至2018年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只是2012、2014年较上一年略有回落。
从地域分布来看,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件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分别约占比32%、23%、17%、7%、4%。其中上海市的案件量最多,达到212件。
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件,在上述地域上分布较多原因主要有二:
1.该些地区经济全国领先,高新技术产业分布众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企业密集,从而存在的争议也较多。
2.都有知识产权法院,受理该类型案件较多。
(二)程序分类
从上面的程序分类统计可以看到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下当前的审理程序分布状况。一审案件有492件,二审案件有178件,再审案件有1件。
(三)裁判结果
一审裁判结果
通过对一审裁判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条件下全部/部分支持的有382件,占比为78%;全部驳回的有77件,占比为16%;其他的有28件,占比为6%。
二审裁判结果
通过对二审裁判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条件下维持原判的有155件,占比为88%;改判的有13件,占比为7%;其他的有9件,占比为5%。
(四)标的额
该类案件标的额为50万元以下的案件数量最多,有518件,占比77%;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案件有50件,占比7%;50万元至100万元的案件有44件,占比6.6%;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案件有4件,占比0.5%;1千万元至2千万元的案件有3件,占比0.4%。
(五)审理期限
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时间更多处在181-365天的区间内,平均时间为202天,普遍比《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理期限长。
(六)法院
通过对法院受理案件情况分析发现,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件由多至少的法院分别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三、常见争议焦点及诉求分析
(一)争议焦点
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当事人是否存在迟延履行、开发费用的支付、开发成果是否交付及交付内容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委托方合同目的是否实现等问题上。
其中,交付成果纠纷共470件,占比最大,高达29%;是否构成迟延履行纠纷共442件,占比27%;开发费用纠纷364件,占22%;合同目的纠纷288件,占比18%,还有少部分其他争议70件,占比4%(说明:一个案件中一般有多个争议焦点,争议焦点彼此间有交叉)。
(二)诉求分析
案件诉求主要为解除合同和承担支付违约金等违约责任。
其中,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中,涉及解除合同的案件高达505件,占比高达75%;除双方合意解除合同外,法院判决解除合同的案件有217个,占比43%。
其他违约责任主要包括:请求返还相应的合同款项、支付相应的利息(损失)、支付违约金、维权费用等。
四、解除合同及风险防范建议
结合前述对争议焦点和诉求的分析,我们发现计算机软件合同中占比最高案件类型是诉请解除合同。笔者将重点对解除合同的诉求及其事由、案件数量、法院支持情况、裁判要点、风险防范建议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解除事由、裁判结果、裁判要点
序号 |
解除事由 |
案件 (未排除交叉部分) |
裁判结果 | 裁判要点 |
||
数量 (N) |
占比(N/505) | 支持 | 不支持 | |||
1 | 迟延履行 | 358 | 71% | 51% (181) |
49% (170) |
1.原、被告之间是否成立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关系;
2.原、被告已经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了合同义务;
3.原告是否有权解除合同;
4.解除合同后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 |
2 | 开发成果未交付或不符合约定 | 368 | 73% | 43% (157) |
57% (211) |
|
3 | 开发费用 | 205 | 41% | 16% | 84% | |
4 | 合同目的 | 273 | 54% | 51% | 49% |
(二)争议焦点及风险防范建议
序号 | 解除事由 | 争议分析 | 风险防范建议 |
1 | 迟延履行 | 1.合同是否约定履行期限; 2.履行期限是否届满; 3.受托方是否依约履行合同义务; 4.受托方迟延履行是主债务亦还是附随义务; 5.委托方在履行期限届满前是否进行催告; 6.委托方违约行为是否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
1.合同中应约定明确约定受托人提交进度报告及有关材料的时间和方式,应明确委托人在受托人提交相关材料后答复的时间和方式。
5.应明确约定合理的软件系统试运行的时间。2.合同中应约定委托人检验软件后出具书面领受文件或递交缺陷报告及领受或出具缺陷报告时间。 3.明确受托方应在多长内完成修改程序的工作、应在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将修改后的软件交给委托方。 4.委托方收到修改过的软件之后应在多长时间完成第二次测验,并应在多长时间内委托方应将第二次测验的结果通知被委托方。 |
2 | 开发成果未交付或不符合约定 | 1.委托方开发需求是否明确、固定、具体; 2. 合同是否预先约定因委托方变更需求导致开发成果未如期交付或不能交付的解决途径; 3.受托方是否提交开发成果,成果是否符合合同目的; 4.受托方提交的成果是否经委托方书面验收合格; 5.受托方提交的成果能否正常使用; 6.委托方对受托方不能提交开发成果或提交的成果不符合约定是否具有过错。 |
1.双方应明确约定处理对象、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目标以及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2.应明确约定开发软件的交付时间和验收时间。 |
3 | 开发费用 | 1.案涉合同的履行程度; 2.计算机软件开发成本; 3.开发工作内容; 4.履行是否具有瑕疵; 5.过错程度; 6.合同对新增功能的开发费用是否有约定,委托方未如约支付开发费用时,受托方是否有权停止开发软件或拒绝交付开发软件。 |
1.软件开发合同双方应明确约定开发软件的总价款以及各个部分/阶段的价格。 2.受托人在进行软件开发时,因为委托人的需求变更需要增加开发费用或延迟交付期限时,应如何处理,应与委托人进行明确约定。 |
4 | 合同目的 | 1.合同是否明确约定软件开发目的; 2.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原因; 3.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是否可归责于合同一方; 4.合同双方各自的过错程度及应承担比例。 |
1.双方应明确约定软件开发的目的。 |
除前述风险防范要点外,为减少纠纷、明确责任范围,签订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时,双方还应关注如下几方面内容:
1.双方权利义务
(1)委托人应向受托人提供有关信息与资料,特别是有关委托人对开发软件的功能和目标需求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明确质量要求。
(2)双方应明确约定委托人对于委托人提交的有关需求说明、资料和信息所涉及的软件功能、目标、需求构成及相关技术问题向受托人咨询或征求意见的权利。
(3)委托方应明确约定受托方向委托方进行软件维护和支持服务的时间和内容。
2.分包
软件开发合同双方应明确约定合同项目是否可以分包,可分包的范围、违法分包的法律后果和责任承担。
3.知识产权归属
(1)双方应明确约定所开发软件的知识产权的权属,是共同所有还是一方所有。
(2)若合同约定软件系统的知识产权归一方所有时,应明确约定另一方所拥有的使用权及权限范围。
4.保密
双方应对保密对象、保密责任、保密期限、保密条款的独立性等内容进行约定。
5.违约责任
双方应对因履行合同产生争议时,违约方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违约金、返还合同价款、支付利息(损失)、承担律师费、诉讼费、出具保函的费用等内容进行约定。
五、结语
为法律从业人员与计算机软件开发相关从业人员更好的了解行业主要纠纷、规避风险,我们制作本文,谨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