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研究著作
天衡人文 | 我的民法故事(二)

2020-06-27 10:42:00

《民法典》颁布后,有些高校或研究机构开列清单,“举证”其对《民法典》诞生的贡献力,在长长的“证据清单”里,饱含了诸多法学研究人员的辛劳,当然,也不乏走过场的热闹。这时,我想起了一位法学家,他被法学家江平誉为“民商法学界的百科全书”,他就是谢怀栻老先生。

 

邓公南巡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民法渐成显学,开始热闹起来,有一天要吃成一个胖子的架势。可是,学问来不得半点“大跃进”,必须文火慢炖,尽一寸努力得一寸进步,否则,就会走火入魔,步入学术江湖歧途。九十年代初期,我在福建司法学校担任民法课程讲授,其时,司法学校图书馆虽小,但法学期刊杂志齐全,还有不少台湾影印版法学著作(书上印有“内部参考,批评使用”),包括史尚宽、梅仲协、郑玉波等民法大家的宏篇巨著。

 

一天,我在图书馆翻阅1994年第3期《外国法译评》杂志(1962年创刊,最初主要以译介前苏联法学资料为己任),其中,《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一文跃入眼帘,对作者谢怀栻我一无所知,然而,文章开篇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一口气读完文章,内心震撼,非因文章激情四射,而因文章娓娓道来,平和中蕴含力量,历史沿革条分缕析,制度把握恰如其分,足见作者功力。就为什么需要制定民法典,文中这段文字画龙点睛——

《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一文共五节,分四期《外国法译评》杂志上刊出,第一节前言和第二节法国民法典1994年第3期上刊出,其后陆续刊出第三节德国民法典、第四节瑞士民法典、第五节日本民法典。文章立意之高远,视野之宏阔,令人惊叹,将我带入学习和研究民法的新境界,我就此开始关注民法典制定。谢怀栻究竟何许人也?读完全文之后,我心头疑问仍无答案。那时处在前互联网社会,信息获取不如现在便捷,我问周围同行,没人知道谢怀栻是谁?因这篇文章,我更喜欢《外国法译评》(2001年更名为《环球法律评论》),该杂志系社科院法学所主办,谢怀栻或许是该所研究人员?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 ,有一位“扫地僧”,他负责打扫藏经阁四十余年,武功高深莫测,且具大智慧,周围人浑然不知。在少室山举行的武林群英大会上,枯瘦的扫地僧身著青袍,一把扫帚,出手相助,讲经说法,力挽狂澜。难道谢怀栻是社科院法学所的“扫地僧”?

 

1995年10月,我前往北京参加司法部举办的民商法培训班,在这次培训中,我几经了解,方知谢怀栻是社科院法学所的一名研究人员,老先生也,经历坎坷,颇不平凡。谢怀栻老先生1919年8月15日生于湖北省枣阳县,19岁考入中央政治大学研习法律,1943年5月,在重庆地方法院工作,任学习推事(见习法官),1944年参加高等文官考试,取得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参加复试,又位居榜首。后被任命为重庆地方法院推事(法官),是当时最年轻的推事。1945年日本投降,他放弃了在后方的工作,参加国民政府为了接收台湾专门办的赴台人员训练班。培训班结业后,他随同国民政府指派的台湾高等法院院长到台湾负责接收法院,参与了接收台湾高等法院的工作,并代表高等法院院长接收了当时台湾地区七个地方法院中的6个法院。在台期间,他签发了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的第一份判决书。1947年,谢老先生回到大陆,出任上海地方法院推事,1948年任国立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讲授民商法。

 

1949年2月,谢怀栻老先生进北京中国新法学研究院学习,1951年2月担任新法学研究院辅导员,1951年12月开始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教员。1957年6月4日,在北京法学界座谈会上,他以《立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肃反运动的法律问题》为题发言,他指出:

他的发言后来在《人民日报》刊出,体现了法律人的理想与情怀,可是,正是这些言论,谢老先生被打成“右派”,1958年,被开除公职以及受到劳动教养处分,后被送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改造。在近二十年的劳动改造中,他身心备受折磨,但他没有被苦难压垮,开始自学俄语(谢老先生通晓英语、德语、日语和俄语,即便放在今日,亦属难得)。

 

1979年,谢老先生平反,年逾60,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此时,百废待兴,尤其法学界,人才匮乏。谢老先生身体力行,夜以继日,笔耕不辍,授课带徒,用其所学,填补空白。据闻,不少法学权威,在民商法方面有所不知时,亦常躬身请教谢老先生。谢老先生荣辱不惊,对过往,对名利,从容超脱。在“光华寮”事件和“中国劳工案”中,谢老先生法理分析,专业阐释,家国情怀,淋漓尽致。他在《毕业60年》一文中写道:“毕业60年,回顾这一生,我给了国家一点点贡献,国家给了我很大的回报,我感谢养我育我的祖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堪称典范。

 

2003年5月3日下4时,谢老先生于北京辞世,他生前最关心中国民法典制定,曾说:“我希望中国民法能成为21世纪初世界有影响的法典。”如今,《民法典》已于2020年5月28日颁布,并于2021年1月1日实施,这是包括谢怀栻老先生、佟柔老先生、张佩霖老先生、杨振山老先生、魏振瀛老先生、王家福老先生在内的数代法律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由此,我想到大诗人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