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研究著作
从厦门656公交纵火伤人案看员工心理疏导 | 关注

2015-01-16 11:08:00

昨日厦门发生的656路公交纵火伤人案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令人吃惊的是该案的犯罪嫌疑人同时又涉嫌昨日“同安某公司纵火案”,且据查两起纵火案的起因皆与公司辞退的一名员工有关,嫌疑人系蔡某某,男,53岁,在该公司工作10年,前天刚刚因涉嫌偷东西被公司开除。

在关心、感慨、愤怒、唏嘘之余,回过头,我们值得反思:如何才能尽量避免悲剧重新上演?笔者认为,如今的社会已经对企业主及HR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熟悉制度、法律以及流程式管理的同时,员工心里疏导也必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日益重要的一环。

如今“压力”显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无论是叱咤职场的“白领”,还是辛勤操作的“蓝领”,无论是出入职场的新人,还是高处不胜寒的成功人士,每个人不仅背上皆有自己的“担子”,脸上还需有自己的“面子”,而在上述双重压力之下,员工的心里一方面更为强大,一方面也更为脆弱。之所以更强大,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或许转化为生产动力,继而转化为企业生产力;而之所以脆弱,是因为压力一旦突破其能承受的底线,往往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甚至是极端问题。如何恰到好处的利用“压力”来激发员工的价值?如何化解“压力”所带来的“压抑”甚至是“扭曲”?笔者认为,首先是需要将员工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来对待,认识并尊重人性的优点与弱点,在是非对错之中帮助员工寻找自我价值与改进之道,日积月累,“人力”才能真正转化为“资源”

笔者认为,在面临员工辞退问题时,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尝试,尽量来化解矛盾:
 

一、做好前期干预,关注员工的心理差异。不同员工心理状态有个体差异,应对即将被裁的员工进行心理危机评估,对于压力大或煽动性强、情绪易波动的员工,在送达通知前就进行前期干预,针对员工不同心理进行疏导。
 

二、转换“通知”方式,关注员工心里承受能力。企业开除员工往往简单粗暴,但选择擅于沟通、群众基础好的HR与员工交流,合适的语调、关怀的言辞都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做到好聚好散。
 

三、理解员工处境,关注还能为他做什么。当失去一份工作时,员工往往心情低落,自信心受打击。理解员工的经济压力和落差感,在进行心理疏导时要站员工的角度,关心他们接下去最担心什么,需要什么,一步步地化解他们的悲观情绪。
 

四、给予物质帮助,治愈心理缓解现状。员工离职,往往带有对企业的敌对情绪,若在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主动给予离职员工一定的物质帮助,企业除了能够传达自己的人文关怀,也能够及时解决地员工的燃眉之急,更避免日后劳资纠纷的发生!
 

“王法无外乎人情”,笔者绝无偏袒犯罪嫌疑人或批判公司做法之意,只是就此事引发一些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从一门“技术”转化为一门“艺术”?如何在理性的近乎冰冷的法律、制度中融入人性的温度,将是人力资源管理必将追寻的理想与平衡。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共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