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研究著作
“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HR如何化解“情怀离职”?

2015-04-20 11:10:00

导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句看似任性的辞职报告,却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沐浴着微醺的清风,明媚的阳光,谁不想停下来去看看?……

于是,在暂时解决了温饱的今天,“情怀离职”成了一个令人喜忧参半,哭笑不得的理由。但无论如何,该来的已经来了,作为专业的HR管理人员,我们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首先我们需要分析“情怀离职”背后的诉求。

笔者以为,“情怀离职”至少值得我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员工的工作负荷是否已经超标?

若“情怀离职”真的是员工离职的理由,我认为首先需要反思的是——这个岗位的工作负荷是否已经超过了正常员工能够承受的限度?是否长期加班?是否没有周末?是否在心理上是员工觉得焦头烂额?“工作压力大”“过劳死”“超负荷”在现代的职场早已经不再是新鲜的名词,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总能在新闻中发现过劳死的影子,而且通常都是出现在拼搏期的年轻人身上,不仅令人扼腕唏嘘。我想,如果“职业发展”与“体验生活”可以兼得,没有人愿意非要在二者之中做出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毕竟,阳春三月年年有,岁月蹉跎不再回,如果在企业拼搏之余能够略享受正常的阳光、春风以及适当的休闲,或许很难有人非要为了情怀,而放弃自己的事业。或许“情怀”的背后,恰隐藏了难以向他人(企业)言说的煎熬……而这些作为专业的HR,这恰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调整的。

二、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否过于压抑沉重?

春天,万物复苏,突显生机!随着气温的提升,整个人也仿佛渐渐苏醒过来,此时明媚的外部环境很容易映射到人的心境。但此时如果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压抑刻板的,则很容易跟外部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外部活跃、充满生机的环境也很容易淡化人们对离职风险的判断,甚至很多人会萌生“即便一时间找不到工作,也可以享受这个明媚美好的春天”的想法,所以春天也常常是离职的高峰期。此时作为HR管理人员,不妨联合“工会”组织些轻松的户外活动,一方面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本身便是“情怀”的一种体现,让员工有更强的归属感。已有“情怀”,何需离职?

三、企业的员工沟通渠道是否出现阻塞?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世界未必是“物”,也包括“人”。而“人”与“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有感受,需要交流,企业雇用的是员工,而不只是一双双手。人是有思想的,每个员工可能都有他对企业的想法、看法、期盼,也有他自身关于人生、职业的困惑,而这些都需要有人疏导沟通,也需要企业老板和管理层能够有容人的雅量。而事实上,员工的创造性也是企业不容小觑的财富。所以,笔者以为,“情怀”未必仅限于外物,“世界那么大”的背后,总让人觉得还隐隐透出“怀才不遇”的沮丧与不甘,也许该员工未必一定是匹千里马,但若能建立通畅的员工沟通渠道,让他先说说看,或许能够帮助企业和员工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不通则痛”,痛而离职,离职时已经不想再说什么,“情怀”便成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四、企业是否给员工足够的发展空间?

“世界那么大”,天高任鸟飞……也许辞职不仅是因为春天,不仅是因为眼前美景。为什么员工要选择离职?他到底想看什么?也许不只是蓝天碧海,也许不只是鸟语花香,他真正想要的是“越过山丘”!他内心焦急的是“时不我与的哀愁”!人的一生,光阴苦短,也许他的期盼企业未必能够满足,只好另觅他径,选择辞职,双方好合好散。若真如此,也未必可惜,但若企业想也没想过这个问题,这个企业的未来一定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理想的员工一定会渐渐流失,企业也会渐渐陷入沉闷的瓶颈难以突破……所以,“职业情怀”也是“情怀”,因为职业情怀得不到满足而离职的,其实一直以来客观存在,如何能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也是值得我们长期探究的课题。

所以,“情怀离职”是真正的原因吗?或许是,或许不是。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人力”已经转化为“资源”的今天,如果我们想要维持员工的相对稳定,建立对企业“忠诚”、“有归属感”的员工团队,我们就需要去探究员工内心的真实想法,而绝非开多少工资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