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研究著作
天衡人文 | 童心永葆,六一快乐!

2022-06-01 11:50:00


— Happy Children's Day —
 
童心永葆
 
六一快乐
 
几天前,整理旧物,发现这张照片。许多事情,在该出现时出现,就像这张照片,临近六一时出现,天随人愿,自然欢喜,也带来许多回忆,在雨天里发酵。
 
照片里是近半个世纪前的我,刚满三岁。从头到脚:小布帽、灯芯绒衣服、棉裤和布鞋,极具时代特征。站在竹椅上矮小的我,衬托出竹椅愈加高大,也让我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恢弘气派。

王利平律师童年旧照)
 
这得感谢当时的那位摄影师,他是我保姆阿婆的儿子,在当地公社做通讯员,跟在领导身边,负责打理日常事务,包括给领导拍照,时常一展领导在田间地头的光辉形象。据说,领导对他拍的照特别满意。
 
那天,他正好陪同领导回他家所在的大队视察工作,利用午饭间隙,“假公济私”,将我从保姆家带出,在不远的乡村小学操场上,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冲洗出来后,妈妈非常喜欢,许多人看了,也赞不绝口。懵懵懂懂的我,就这样被“政治正确”了一次。
 
照片我不仅“居高临下”,而且还有“背景”,这个“背景”就是我后来入读的小学。校舍是一排平房,五间教室,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教室里是高低不平的泥巴地板,课桌椅上面时而晃动;窗户用塑料薄膜贴住,冬天一到,风从缝隙里钻进教室,钻到脖子里,钻到裤脚里,真有天寒地冻的感觉。读小学,最闹心的还是上厕所。校舍右边不远处,是一座简易厕所,一个大粪坑,中间木板墙隔成男女两边,每一边用木头杆子架在粪坑上。大小解时,犹如练功,每次都担心掉进粪坑,尤其在课间人多的时候。
 
校舍后面,就是农田。上课时,窗外望去,可以看到农民种地。放到现在,如果语文老师讲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可就是现场教学。远一些,就是村边一条河流,我时常瞒着父母,跟年纪长一些的孩子,到河里捉鱼游泳,一次被水呛得差点送了小命,回到家中,故作镇定。过了很长时间,父母才从其他孩子口中得知,后果就是被严禁到河里游泳。
 
河对岸是一座连绵不绝的山。夏天来时,在山上种西瓜的村民,会邀请村里人,到山上吃西瓜。西瓜不大随你吃,但瓜子必须留下。那个年头,炒瓜子是闽北人过春节或结婚酒席上的必备之物,至今仍沿袭这一传统。山上有许多坟地,去世的村民基本都安葬在这片山上。儿时,每到清明时节,母亲就带着我,趟过河,上山给外公扫墓。
 
我小学还没毕业,在离这座校舍三公里左右的地方,盖了一座两层楼的新校舍,这着实体现了村部对教育的重视。那时,母亲是这所小学的负责人,据她回忆,主要是村支书开明,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向公社积极争取的结果。旧校舍很快被拆,原地盖起村部礼堂和办公场所,在村部礼堂里,我看过不少电影,如《鸡毛信》、《铁道游击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
 
如今,年轻一代许多人到县城安家,或长期在外打工,小学已基本没有生源,不得不停办。五年前,我回过一次,小学已成了附近村民晒谷子和存放东西的地方。这座校舍如果变成乡村图书馆或村里老年人的乐龄学堂,是否会更好一点呢?
 
这些年,无论走到哪,在我的身体里,都一直住着一个小孩,乐山乐水,无忧无虑。身体可以衰老,童心必须永葆,六一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