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福州为官任决曹,负责社会治安和案件审理。他上马就任之际,正是他情场失意之时,他失去了爱妻唐婉。陆游来到福州时,荔枝正红,鲜美甘甜的荔枝立刻抚慰了他受伤的心,也让他心情大好起来。心情好了,胃口自然就好,他开启福州美好“食光”。他在家里教当地人做“ 艾香肉粽”,这种粽用艾叶浸米,五花肉裹在其间,吃来肉味独特,软糯可口。
陆游离开福州后,该肉粽的制作工艺被在陆家当差的泉州人带回泉州,代代相传,如今演变成闻名海内外的泉州小吃。许多人对陆游的认识停留在爱国诗人层面,尤其对他那首《示儿》印象深刻——“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了解了陆游在福州的这段历史,你不禁会感慨道:“原来他也是好吃之徒!”陆游离开福州32年后,辛弃疾来到福州任市长,这位“沙场秋点兵”的爱国志士,见到闽山闽水,一下温柔起来。他站在福州西湖畔,写下《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其中道:“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韵味悠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也。
汉语里有一个词描述人的心性特点,与饮食有关,即吃相。苏东坡自制东坡肉,酿酒蜜酒黄酒冬酒,一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形象活脱而出,只有他才配得上“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性。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谁能离开“食色性也”?在吃的细枝末节里,方能看见永恒不变的人性,由吃展开历史,才是有味道的历史。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好吃好玩的福州韵味无穷,也才能用自己的烟火气托起意公子描绘的宏大。